还没去曼绒之前,在网上找寻当地的美食。最后锁定目标,就是红槽米粉,酸辣鱼漂等。
除此以外,也去找寻当地著名的chendol,福州豆沙饼等。
最后,除了酸辣鱼漂没有吃之外,其他都顺利品尝到。
北京海鲜饭店的福州红槽米粉。味道一流。

福州杂菜,也是很好吃。

四个人吃,四十多元。

只是北京饭店的酸辣鱼片,一级棒。

这是干文阁新一色茶餐室的福州鱼丸和干捞面。

新一色的卤面。

chendol档。
Nik Aziz 说得好,华人怕伊斯兰教刑事法就像怕鬼一样。
鬼,大家都没有见过,却偏偏怕得要命。人,大多数都是怕那些看不到又摸不到的东西。
因此,人在害怕那些看不到又摸不到的东西时,却忽略了那些既存在又更可怕的东西了。
大家都知道,要在我国立法制定伊斯兰刑事法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有一天民联执政,民联伙伴党之一的伊斯兰党在国会提出伊斯兰刑事法,肯定是不能够被通过。因为伊斯兰党要在本身的民联获得足够的支持都不可能,何况还要敌对党的支持。
如果巫统提出伊斯兰刑事法,只要国阵内的非穆斯林议员不支持,议案一样不能被通过。其实,大多数的穆斯林未必支持这些会干扰他们的生活的所谓伊斯兰刑事法。
每个人都知道伊斯兰刑事法绝对不可能被通过,无论如何,伊斯兰刑事法却像“鬼”一样,被一些驱魔人把鬼赶到无知的平民百姓之间。在百姓间制造恐慌,以达到驱魔人的政治目的。这个驱魔人就是“捍卫”了华社五十多年的权益的马华公会。
马华的目的很明显,她要人民在对鬼的恐惧的心理之下,忘了还有很多比鬼还可怕的东西,这些活生生的可怕东西已经毒害了人们几十年,而且还继续存在,继续危害我们的国家。马华要人民为了害怕伊斯兰刑事法而忘了种族极端政策,忘了不平等,忘了滥权,忘了贪污和腐败,忘了通货膨胀等等。
马华最近不再骂巫统,不再骂滥权,不再骂贪污腐败。他们骂的是那只鬼,一个飘渺无间的东西,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一个想象的东西。他们满心希望人们仍然像以前一样,仍然像小孩子一样,容易哄,容易被吓,以便让马华的国州议员,县议员,大大小小的官,继续和巫统的大大小小的官,携手继续统治大地,继续在这个国土“进进出出,上上下下”。
选民们,大家请多多保重了!
人人都说,政治人物最善忘,讲过了的话都不认;做过的承诺都不兑现。
但我却认为有一种人比政治人物更善忘,那就是“选民”。
无论政治人物做了什么祸国殃民的事,只要在大选前......
政治人物给选民糖果,选民立刻忘了他们做过人神共愤的事..........
政治人物‘承诺’给予‘拨款“,选民也就马上忘了他们的坏事..........
政治人物答应本应该答应的事,选民也就............
政治人物秀几句人人爱听的华语,选民就..........
政治人物称赞选民几句,选民就..........
..........................................................................................
于是,年复一年,一届又一届,一代又一代,在选民无奈的痛骂声中,在选民深痛恶绝的咒骂声中,在优秀学子一年又一年的失望声中............,被选民认为不好的执政团体,被选民痛骂的当权派,依然在每一届的大选中,重新被‘选民’委托,继续管理国家,继续独领江湖,继续他们的“善忘”事业,
选民,也继续的对政客的恶行“善忘”.................
替华文教育筹款,对马华来说,又简单,又安全(不会得罪巫统),
因为,在马华里,有很多有钱佬;
在党外,也有很多靠马华吃饭的有钱佬。
但是.........,
在监督官方撰写真实的国家历史,
监督官方的历史不被无理的篡改,
阻止有心人故意抹杀华族在争取独立的贡献..............
马华,执政了五十多年的执政党成员,无能,无力,无奈................
因为,马华只有有钱佬,却没有不畏强权,不贪婪官职,不违背良心的............
“领袖”
今天的历史教科书,就是明证,证明马华死都要赖着脸皮代表华社,却没有为华社作身为“执政党成员”应尽的责任。
马华,曾经是一个响当当的招牌,也曾经是被万人唾骂的组织。
今天,马华和华社似乎越走越远,对马华的生死存亡,华社已不再像以前那么紧张了。
很多人都说,马华出卖华人,马华没有落力为马华争取权益。。。马华真的没为华社做事吗?
其实,马华为华社做了很多事,争取了很多东西,但为什么华社还是不满意马华呢?是华社太贪心了?是华社太过分了?还是华社太不懂感恩了?
原来,马华一路来都只在争取巫统所肯给予的东西,巫统不肯给的东西,马华是不会,不能也不敢争取的。例如增建华小,搬迁华小,马华只在巫统所答应的范围内争取,从来不敢越界,也不敢越权。
然而,华社要的是争取应该的东西,无论巫统肯不肯,给不给,都要争取,这就是马华和华社基本的不同点。马华的顾虑太多太多了,包括巫统的感受,官位的分配,和盟党的斗争,本身派系的斗争,商家的利益等等,因此,这五十多年走来,马华都只在她认为巫统会给予的情况之下才“落力”争取,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魏家祥只会装模作样的所谓争取,如果巫统一翻脸,魏就会噤若寒蝉,今年的公共服务奖学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以前华社都看不清马华的真正“能力”在那里,一直梦想马华是华社的救星。现在才醒觉到如果巫统不点头,马华是连自身都难保。
既然要从政,就要有魄力,努力争取看起来是不可能成功的东西。如果只是懂得争取别人将会给予的东西,这样的政党要来何用?
安美嘉所做的,看起来似乎难以成功,但人家退缩了吗?也许蔡犀利和他的盟友们永远都不会明白,我们要的是那些我们应该得到的,但却似乎很难得到的东西;而不是所谓的“高调问政”。
以前华社和马华很讨厌回教党,因为回教党老是要成立回教国。
华社不但止不喜欢,还害怕回教党。
过后,明白到要成立回教国不是这么容易实现的事后,华社已不再这么害怕回教党。如今,仍然大力抨击回教党的只有马华;仍然把回教党妖魔化的只有马华。
其实,回教党的党员都是马来西亚人,他们跟你我一样,也是我国国民。他们不是外国人,从小和我们一样,在这片土地长大。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对宗教的观念,有时候的确不符合我国国情。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是我们的仇人,也不是我们的敌人。无论我们怎样不喜欢他们,他们都会继续在这片大家的国土生长。因此,与其抹黑他们,诅咒他们,煽动华人憎恨他们,杯葛他们,倒不如和他们为友,并且让他们明白,回教国是不实际的,对我国是不利的,如果他们能务实一点,反而能得到更多非回教徒的支持。
最近回教党的党选,就看到令华社稍微放心的转变。回教党继续留在民联,就能继续领略到多元种族国度里的包容性,并醒觉到一意孤行的推动回教国是永远不能实现的。
如果要回教党继续改革,继续走务实的路,非回教徒一定要和回教党一起。如果让他回到国阵,回到巫统,或者是回去单打独斗的时代,回教党就会继续走他们的那一条不归路,继续让华社担心了又担心。
马华继续抹黑回教党的手法已经不合时宜了。请听听新任回教党署理主席末沙布怎样说,他说如果行动党不竞选,他有信心在武吉免登选区打败马华的候选人。我觉得他不是在车大炮,马华的领袖们,请好自为之,多多保重。
蔡细历说,马华一旦落实不入阁的决定,将有多达1万1千名党员受影响,这包括部长,副部长,上议员,县市议员,村长,新村发展及治安委员会成员以及医院巡查员。老蔡还遗漏了他本身在槟城的官职。
蔡细历如不说,我们都不知道,原来这五十多年来,由于我们华社给予马华的鼎力支持,马华竟然有这么多的党员享受着做官的美好滋味。
难怪每当我们出席华社的宴会,总会有数不清的马华“官员”上台演讲。这些官员时而对政府歌功颂德,时而指导华社应该如何对政府感恩,当然也少不了要华社继续支持马华,以便让马华做官的清秋大业能够流传万世。
以蔡细历的说法,这五十多年来,华社已经“栽培”了“不计其数”的马华官员,照理华社的日子应该是越来越好才对。但事实是否如此,大家自有答案。
既然华社对马华的支持,使到马华这么多党员有官做,因此,马华应该对华社多多“感恩”才是。可是这五十多年来,只听到马华领袖叫华社对政府感恩,却没听过那一位马华领袖公开对华社感恩。
既然马华不打算对华社感恩,华社也没有义务继续支持马华,继续让马华的党员当高高在上的大官。马华党员如要继续当官,请自己多多努力,别再来华社寻求施舍了。
我从来不认为马华没有“高调问政”。反而是马华一路来都是高调问政。
单单看这五十多年来在电视上的曝光率,马华的部长们的上镜机会还会少了?除此以外,每天的报章都少不了马华的部长的新闻。举凡开幕致辞,剪彩,颁奖礼,动土礼等,人民几乎天天都看到马华领袖们的议论,见解,劝告,促请,解释等等。
报章也时不时来个专访,让马华领袖们畅谈他们的从政理想。电台电视台不论政府的还是私人的,都经常报道马华领袖们的动态和大计划。马华做了什么,没做了什么,在主流媒体的重复又重复的报道下,老百姓都了如指掌。
有时出席地方上小小的宴会,如当地华小的教师节宴会,也会听到身兼董事长和马华当地领袖的演说,而言辞也大多数都在宣传马华和政府做了什么丰功伟绩,也同时“劝导”人民要理智的选政府。
陈修信的铁树开花,李三春的十大机划,浮罗交怡计划,林良实不满巫统而‘出走’,马华和董总竞相呈交内容不同的教育备忘录给政府等等,那一样不是人民耳熟能详?马华所做的每一件事,有哪一样是人民不知道的?
就是因为人们知道的太多,太详细,太了解,所以政治大海啸才会发生。更本就不关马华有没有高调问政,也不关马华有没有在网络做了充足的准备,也不关行动党有没有骗人民。
高调问政,其实马华已做了几十年。马华没做的,其实是勇敢问政。就好像马华其实已经在政治主流几十年了,却从来没有在“权力主流”。最新的例子就是马华在分配政府奖学金方面完全没有分配的权力,马华有的权力只是替学生“上诉”的权力。巫统的部长是从来不需要替他们的学生上诉的。高调问政和败选即不入阁这两件事,在在显示马华已经穷途末路,因为马华的领袖们已失去了作为政治领袖应有的智慧和良知,他们已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带领马华走出困境。他们不但不能够领导华社,他们连领导一个政党都没能力。他们现在做的,就只是抱着巫统的脚,心里则祈祷着巫统能凭着马来人的支持,维持政权,并让马华上上下下,在各级政府中分一杯羹,这,就是马华领袖们的政治理念。
马华高调宣布如果下届成绩退步就不入阁一事,在华社似乎没有掀起任何涟漪,也不见任何华社团体请求马华三思,只引起政党之间的口水战。为什么华社对此事毫无兴趣呢?
问题出在马华和华社对入不入阁的定义和作用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马华眼中,加入内阁是为了:
1.让党员有机会当官。
2.让党有机会利用官方资源巩固势力。
3.让人民知道马华是在政治主流之内。
4.让人们知道有人在朝好办事。
5.让人们在各种场合有机会向马华部长要求拨款,尤其是没机会得到官方拨款的团体。
在华社眼中,支持华基政党加入内阁是为了:
1.在内阁争取华人应得的权益。
2.在内阁阻止巫统的不合理政策。
3.希望华基政党的阁员是在’权力主流’之内,而不单单是‘政治主流’之内。
4.在内阁代表华人的尊严,不卑不亢的和他族成员共商国事,而非只做树胶印。
在马华入阁五十多年之后,华社发觉马华:
1.只是在政治主流,而非在权力主流之内。
2.在朝办事难之又难,每当夹在华社和当权派的利益之间时,被牺牲掉的肯定是华社的利益。
3.在内阁不但阻止不了不合理的政策,还常常做了这些不合理政策的帮凶。
4.在内阁中,任何巫统的部长的地位都高过马华的部长,内阁的决定,未必得到巫统部长的遵从,甚至各级官员也未必遵从内阁的指示,而马华对此也只能无可奈何。
因此,华社觉得,多一个开明的友族部长,比多一个没实权没勇气的马华部长来得好。如果马华部长达不到华社的要求,那么,马华入不入阁对华社根本就是属于‘无关痛痒’的事。这也说明为何华社对马华的不入阁论如此冷淡,只可惜,马华是永远都看不清这个事实。
随着砂人联党的惨败,华人不在政治主流将会对华社不利的论调又再喧嚣尘上。
在此,我希望大家探讨一下,什么是‘在政治主流’?
国阵内除了巫统以外的成员党对于“在政治主流”的定义为:在中央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各领域都有代表,如部长,行政议员,县议员等等。他们只在乎这些代表人数的多少,但却不在乎这些代表在有关机构内是否有决策权和否决权。
例如魏家祥身为副教育部长,何国忠为高教部副部长。他们在教育部内明显没有决策权。对于制定政策,指示或调动的权力,他们是完全不能干预。
好吧。没有决策权,那,否决权呢?也没有。举凡教育局的大小偏差,他们都没有否决或撤销的权力。例如委派不谙华语的教师去华小,他们知道后并没有权力立刻指示教育局纠正。
无论如何,马华的部长还是有一些权力,那就是:请求权和争取权。当发生偏差时,马华部长能做的就是‘请求’,‘促请’,然后在华社面前保证会继续‘争取’。
好了。人民,尤其是最近砂州人民所要的“在政治主流”的定义又是什么?人民要的“在政治主流”是执政的代表们有“参与权”,有“决策权”,有“否决权”。在砂州,当土保党制定任何政策时,有邀请人联党参与吗?人联党可以一起决定和策划政策吗?当有关的政策不利人民时,人联党有能力否决该政策并要求土保党重新制定更好的政策吗?
砂州竞选期间,人联一直强调‘有人在朝好办事’,也一直强调华人政党留在政治主流的重要性。并提醒华人如果人联惨败,政府内就没有华社的声音,也没有人代表华社讲话。其实,人联所说的一切都“正确无误”,人民也知道如果在政府内如果没有华社代表,将对华社不利。
但,为什么人联还是被华社唾弃?为什么华社依然这么绝情让人联几乎灭门?关键就是“在政治主流”的定义不同。人民认为人联在过去四十年来都是在“政治主流”,但和在“政治外流”没有什么两样。人联依然没有参与制定政策的权力。没有否定不良政策的权力,这,都不是砂州人民所要的所谓“在政治主流”。人民要的是不但只要在政治主流,还要在决策的主流,制定政策的主流,参与大小事务的主流等等。这,都是人联办不到的事,也是马华办不到的事,更别说就快被遗忘的民政了。
国阵内的成员党们,国阵内的马华,国大党等等附属于巫统的“成员党”们,如果不要被人们唾弃,如果不要被民主的洪流所淹没的话,请和巫统谈判,拿回很久很久以前就失去的“参与权”,"决策权”,“否决权”,不要一味被巫统拉着走。也奉劝蔡细历,马华不需要“高调问政”,只需要拿回“参与权”,“决策权”,并勇敢的在恰当的时候行使你的否决权,那,华社的心就会回到马华身边了。
今天是大年初夕,明天,兔年将降临大地。让我预祝大家在兔年行好运,身体健康,快活,常乐!